一个老学究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146章 汴梁风起,圣旨南来,宋朝的脊梁,一个老学究,海棠书屋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他踏前一步,目光如电,扫过对面以秦桧为首的主和派大臣:“陈枢密临行前,早有明言:金人新败,士气低落,燕云空虚,正是犁庭扫穴、一劳永逸之机!若此时收兵议和,无异于纵虎归山,养痈遗患!待其喘息已定,联合西夏卷土重来,我大宋何以抵挡?届时,恐非半岁币所能填其欲壑!陈枢密在河北厉兵秣马,火器精良,将士用命,收复燕云在即,岂能因西夏虚张声势而功亏一篑?!”

秦桧面色沉静,出班奏对,语调不急不缓,却字字诛心:“李相此言差矣!金人固然败了一阵,然其主力未损,根基犹在!西夏陈兵十万于边境,岂是虚张声势?若其真与金人联手,东西夹击,我大宋腹背受敌,危如累卵!陈太初在河北,固然兵精,然燕云坚城岂是旦夕可下?一旦顿兵城下,久攻不克,西北告急,粮道被截,则河北大军危矣!届时,悔之晚矣!”

他转向御座上的钦宗赵桓,言辞恳切,带着浓浓的忧虑:“陛下!国事艰难,当行权宜之计!金人既肯主动议和,岁币仅需辽时之半,此乃天赐良机!趁此议和,稳住金国,我朝便可腾出手来,全力应对西夏威胁,或可使其知难而退。待西北平定,国库稍复,再图北伐,方为万全之策啊!陈太初好大喜功,一心只念其收复燕云之功业,却置朝廷全局安危于不顾!此乃武夫之见,非谋国之道!”

“你!”李纲气得浑身发抖,指着秦桧,“秦会之!你这是误国之言!金人反复无常,其言岂足信?议和?与虎谋皮罢了!陈枢密乃国之柱石,其深谋远虑,岂是你等所能蠡测?!”

“够了!”御座上的赵桓猛地一拍扶手,脸色苍白,眼中充满了疲惫、恐惧和深深的犹豫。

秦桧那句“腹背受敌”、“危如累卵”、“陈太初好大喜功”,像一根根针扎在他本就脆弱敏感的神经上。

李纲的据理力争和“陈太初早有明言”,曾给他带来过信心,但西北边报一日数惊,西夏大军压境的阴影,以及金国使臣在馆驿中隐含威胁的“最后通牒”(若不答应,则联夏攻宋),彻底压垮了他本就摇摆的天平。

“国事艰难……当以稳妥为先……”赵桓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,他避开了李纲灼灼的目光,“金人……既愿议和,岁币又减半……或可……一试?先解了西夏之迫也好……陈卿那里……”

他顿了顿,仿佛下定了决心,声音陡然提高,“传旨!命陈太初即刻停止进兵,与金议和!不得有误!速办!”

“陛下!不可啊!”李纲悲愤的声音在殿中回荡,却被更多主和派“陛下圣明”的附和声所淹没。秦桧嘴角,掠过一丝难以察觉的得意之色。

————

拒马河大营,中军帐内死一般的寂静。只有炭火偶尔爆裂的声响。

传旨宦官捧着圣旨,手心全是冷汗,紧张地看着依旧单膝跪地、沉默如山的陈太初。

良久,陈太初缓缓抬起头。

他的脸上没有任何愤怒或激动的表情,平静得可怕,但那深邃的眼眸中,却仿佛有风暴在凝聚,有寒冰在冻结。

他慢慢站起身,动作沉稳,却带着千钧之力。

他没有看那圣旨,目光穿透帐门,望向北方析津府的方向,又仿佛越过千山万水,看到了紫宸殿上那懦弱摇摆的天子,看到了秦桧那看似忧国忧民实则包藏祸心的嘴脸。

“好一个‘当以社稷安危为重’……”陈太初的声音低沉,平静无波,却让帐内所有将领的心都猛地一沉,让那传旨宦官如坠冰窟。“好一个‘先解西北倒悬之急’……”

他缓缓转过身,目光扫过岳飞、张猛、赵虎等一张张坚毅而此刻充满不甘与愤懑的脸,最后定格在那份黄绫圣旨上。

“臣,陈太初……”他开口,一字一顿,每一个字都像从冰缝里挤出来,“领旨。”

帐外,寒风呼啸,拒马河的冰面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。

远处,已经预热、黑洞洞的炮口,在风雪中不甘地沉默着,指向北方那片梦寐以求的土地。

收复燕云的最佳战机,就在这一纸荒唐的圣旨下,被硬生生扼杀在寒风之中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九极界最靓的仔

像素布丁

我从四合院求长生

加醋丸子

赶山打猎攒物资,老婆带上两闺蜜

昼枕雾未尽

逆光谍影

北宋杨六郎

四合院之穿越52当猎人

阿斗不用人扶

破茧成凰前男友的追悔录

爱吃竹汁的段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