逍遥御风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231章 去除荆棘,我四叔是朱元璋,逍遥御风,海棠书屋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朱文正站在长安城头,初春的寒风裹挟着柳絮扑在脸上,他抬手抹了把脸,指腹沾着暗红血渍,却浑然不觉。
护城河结着薄冰,倒映着城头飘扬的黄旗。
身后传来急促脚步声,亲信都督佥事陈锐捧着密函单膝跪地:\"殿下,松江府又清查出三十余家抗税的奸商,人犯已押往城西校场。\"
\"全部枭首,工坊夷为平地。\"
陈锐迟疑片刻:\"可是...苏州知府说,顾氏一族曾在洪武三年捐粮万石,于朝廷有功。\"
话音未落,朱文正猛地转身,眼中猩红如兽:\"捐粮?那是他们吃干抹净民脂民膏后,往脸上贴的金!\"
他抓起城墙上的青铜灯台狠狠砸下,油灯碎裂的声响惊飞了一群乌鸦,灯油混着火星溅在青砖上,腾起刺鼻的黑烟,\"去告诉那个迂腐的知府,再有妇人之仁,他便是下一个跪在刑场的!\"
陈锐望着主帅染血的衣襟,欲言又止。这些日子,朱文正仿佛变了个人,曾经那个治军严明、恩威并施的英王,如今动辄雷霆大怒,手中的剑沾满鲜血。
他甚至亲眼看见朱文正将一名奸商当场斩首,月光下飞溅的血珠,在军旗上晕开狰狞的图案。
江南血腥冲天,长安城内太子朱标捧着密报的手微微发颤。
奏章里密密麻麻罗列着处决名单,朱笔勾画的红圈如同一个个血窟窿,其中不乏江南名门之后,最年轻的不过弱冠之年。
\"再这样下去,江南士林要被连根拔起了!\"朱标将奏章摔在案上,砚台里的墨汁溅在《大学》经义批注上,晕开一片乌黑。
那些朱批的\"仁者爱人以德治国\"的字句,此刻被墨渍浸染,显得讽刺而苍白。
朱雄英怯生生地从屏风后转出:\"父亲,先生们都说...英王伯伯的手段太狠了。\"
朱标望着儿子稚嫩的脸庞,突然想起十年前那个雪夜。
那年他染上风寒,高热不退,是朱文正披着一身风雪闯进东宫,将他裹在披风里,连夜策马狂奔找大夫。
铠甲上的冰碴子簌簌落在他滚烫的额头上,却比任何退烧药都让人安心。
可如今那个温暖的堂兄,却成了令江南闻风丧胆的\"活阎王\"。
苏州街头流传着歌谣:\"英王怒,人头落;英王笑,血成河。\"
朱标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:\"去请英王来乾清宫,就说...就说陛下想见他。\"
朱文正踏入乾清宫时,袍角还沾着江南的泥土。
朱元璋斜倚在龙榻上,骨节嶙峋的手指摩挲着紫檀木拐杖,浑浊的眼睛盯着这个侄儿:\"听说你在苏州杀了三百三十七人?\"
\"回陛下,是三百八十一人。\"朱文正挺直脊背,声音不卑不亢,\"其中二十三人是胡惟庸余孽,其余皆是贪墨赋税、带头抗税的不法之徒。他们囤积粮食哄抬物价,致使杭州百姓易子而食;私铸铜钱扰乱市场,让大明宝钞形同废纸!\"
朱标捧着奏章上前,衣袍拂过蟠龙柱发出簌簌声响:\"王兄,就算他们有罪,也该交由三法司审判,如此大规模...\"
\"审判?\"朱文正突然冷笑,猛地抽出腰间软剑,寒光在殿内一闪而过。
朱允炆吓得躲到朱标身后,老太监们齐刷刷跪倒在地,宫灯在剑影中摇晃,投下满地扭曲的黑影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