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个老学究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184章 稳北,南征,宋朝的脊梁,一个老学究,海棠书屋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新式“破山”炮,炮管由镍铁合金铸成,膛线隐现,可发射筒形预制破甲弹!

后装填药包设计省时省力!

最精妙的是,配发了轻便坚固的两轮铜架炮车!一匹骡马,甚至四名健卒,便能轻松拖曳翻山越岭!

数量高达千门,炮口森然列阵,直指南方!

骑兵亦携新锐: 战马身侧除了传统的马刀角弓,更挂着改良的“旋风”三眼火铳(一次三发霰弹)、短筒“虎蹲”骑兵炮,火力配置远超旧时代!

换装遗泽: 大量被淘汰的旧式火绳枪、老式虎蹲炮、弗朗机,并未回炉,而是迅速配发至边州各处厢军、乡勇,地方武装的威慑力亦大幅提升!

大军阵前,一面绣着狰狞虎头的“岳”字帅旗之下,岳飞身披玄色山文战甲,腰悬佩剑,目光如电扫视着麾下这五万武装到牙齿的铁流!

作为陈太初麾下最锋利的攻坚之矛,他深知此役的分量——不仅要打垮安南,更要展示新式火器的雷霆之威,震慑四方不臣!

“开拔!剑指安南!”岳飞声音如雷,响彻原野!

钢铁洪流开始向南涌动!

车轮辘辘,马蹄雷动,却少了往日大军开拔时的喧嚣,更多是金属摩擦、装备随行带来的沉重韵律。

辎重车队中,崭新的四轮重载马车载着弹药物资,高效有序。一股沉默而令人窒息的力量,正滚滚压向南疆!

此刻,千里之外,嵩山之脉深处,太室山北麓一条人迹罕至的幽邃山谷。

谷口伪装成普通采石场,戒备森严。

内里却别有洞天!庞大的地下工坊群嵌入山腹!

巨大熔炉昼夜不息,红亮灼热的钢水在深槽内流淌;

高压蒸汽驱动的巨大锻锤在密封工房内发出沉闷规律的轰鸣,震得地面微颤;

密闭净化间内,黄磷与秘制硝粉被按照极其精密的配比搅拌;

另一处高墙围出的隔离院落中,高倍光学(水晶磨镜)实验室正在调试某种精密的机械结构——那是一种正在摸索中的、利用撞击底火引燃发射药的全新枪械原型!

这里,才是陈太初工业、军事革命的心脏!最先进、最前沿、最核心的研发,都汇聚于此。

所有参与者——柳家核心匠师、陈太初家族(陈氏旁支)精选子弟、从千万人中挑选出来并烙下秘誓死契的天才工匠——皆是终身不得出谷的“国匠”!

他们如同身处一个与世隔绝的科技神殿,进行着超越时代的探索。

“装备一代,” 陈太初的声音如同箴言,刻在机要密库的石壁之上,“生产一代,试验一代,研发一代!此乃帝国不竭之钢铁血脉!”

此刻,在这山谷深处某个被多重铜门隔绝的秘研室里,几位白须老者(柳家硕果仅存的几位大匠)正围着一条泛着幽蓝冷光的精巧镍铁合金枪机部件,激动得双手发抖。旁边新绘的图纸上,复杂的杠杆联动结构清晰可见。

“成了!成了!”一个年轻人(陈氏旁支子弟)激动得声音发颤,“这‘撞针’结构!配合铜箔卷制的锥形‘底火帽’,已通过三百次连发无故障!装填速度比‘迅雷’又快了近半!”

“报上去!速报‘天工枢密’(陈太初在山中通讯的代称)!”领头的老匠师柳宗翰,激动地捻断了几根花白胡须。

窗外,纷纷扬扬的冬雪落入山谷,却瞬间被谷内蒸腾的地热与熔炉烈焰驱散。

这片看似沉寂的雪谷山腹,跳动着一颗驱动着整个帝国战争机器狂飙突进、又始终领先世界至少两代的科技心脏!

它为前线提供可批量生产的制式利器(生产一代‘迅雷’燧发枪),正在岳家军身上验证其威力;它储备着能随时推出战场、引发战术革命的次代兵器(试验一代——如新式炮车炮栓和后装炮);

它更在深邃的实验室里,孕育着足以颠覆现有战争形态的、属于未来的神兵!(研发一代——撞针底火枪)北方的狼烟,南疆的战鼓,不过是为帝国这柄不断磨砺、迭代的重剑,提供着试锋的祭坛!

陈太初的策略已然明了:稳住北方,以战略纵深和新据点(胶州湾)化被动为主动;

抽身南下,以最精良的兵锋铁流,斩断安南伸向铜矿的毒手!

而深埋太室山的超级熔炉与智慧暗流,则如一张拉满的巨弓,无声地积蓄着超越朴氏舰队、超越这个时代认知的终极力量!

帝国的未来,在此三线交叠的枢纽,正迸发出刺穿乱世寒夜的冰冷铁光!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九极界最靓的仔

像素布丁

我从四合院求长生

加醋丸子

赶山打猎攒物资,老婆带上两闺蜜

昼枕雾未尽

逆光谍影

北宋杨六郎

四合院之穿越52当猎人

阿斗不用人扶

破茧成凰前男友的追悔录

爱吃竹汁的段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