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个老学究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144章 老种的寄望,宋朝的脊梁,一个老学究,海棠书屋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“定是婆速路!高丽朴氏那厮,又给完颜晟捅了刀子!”他嘴角勾起一抹冷冽的笑意,“完颜宗翰坐不住了!后院起火,他这头恶狼也得回窝看看!”

他心中雪亮。

若非东路金军被陈太初打得大败溃输,狼狈北窜,金国元气未伤,宗翰未必会因高丽边衅就轻易放弃对雁门关的持续施压。

正是陈太初在汴梁城下的雷霆手段,打断了金人一举吞宋的脊梁,才让西线金军变得如此“敏感”,稍有风吹草动便急于回护根本。

“传令!”种师道声若洪钟,压过风雪,“各营严加戒备!弓上弦,炮备石!耶律余睹若敢趁势佯攻或袭扰,给本帅狠狠地打!让他知道,就算宗翰走了,这雁门关,依旧是他金兵埋骨的绝地!”

“得令!”传令兵飞奔而去。

风雪中的雁门关,气氛骤然紧绷。

守军将士精神振奋,眼中再无半分困守的颓唐,只有昂扬的战意。

因为他们知道,敌人要退了!因为他们身后,有一个叫陈太初的人,在汴梁城下证明了大宋的刀,依旧锋利!

种师道抚摸着冰冷粗糙的城墙,感受着脚下关城的雄浑脉动。

他想起汴梁解围后,陈太初雷厉风行地清君侧、整军备、推新粮、立银行……一桩桩,一件件,虽遭旧党攻讦,却桩桩件件直指大宋沉疴。

尤其是那威力惊人的火器,那名为“燧发”的神兵,虽未亲见其战场发威,但岳飞、张猛等以及一些西军新锐将领私下传回的消息,已足够让他这沙场老将心惊且振奋。

“武运,不在弓马娴熟,不在血气之勇,而在格物致知,在器利人和……陈元晦,你走的路,是前所未有之路啊。”

老帅心中感慨万千。他仿佛看到了另一种可能,一种不再需要西军用血肉之躯一次次填塞边关缺口的可能。

他转身回到箭楼内,避开风雪,就着昏暗的油灯,铺开信纸,提笔饱蘸浓墨。他要给在京为官的过继子种彦崇写信,更要给那正在真定、河间厉兵秣马,准备挥师北复燕云的陈太初写信。

笔锋凝重而有力:

“彦崇吾儿,见字如晤。

雁门风雪如刀,然军心士气,前所未有之盛。宗翰北遁,高丽掣肘,此天佑大宋,亦赖陈元晦汴梁一战定乾坤之功也!汝在京畿,务必谨言慎行,然心志须明:陈元晦者,国朝柱石,未来所系。

无论庙堂风雨如何,种氏一门,当与之同进退!军国大计,当倾力襄助,万勿迟疑!切记!切记!”

“元晦枢密,麾下:雁门无恙,宗翰北顾。

此诚天赐良机,复燕云,荡群丑,正当其时!

老朽虽朽迈,愿为前驱,牵制云中。

西线但有彦崧一日,金兵休想南下一步!望枢密珍重,早奏凯歌!种师道顿首。”

写完,他小心封好,唤来最亲信的家将:“星夜兼程,送往汴京种彦崇处,另一封,以八百里加急,直送河北陈枢密行辕!”

家将领命,身影迅速消失在茫茫风雪中。

种师道再次走到箭楼口,望着关外金军渐行渐远的烟尘,又看看关内严阵以待、士气如虹的儿郎们,心中块垒尽消,只余一片澄澈与豪迈。

“陈元晦,这大宋的江山,这汉家的日月,老夫替你,替这雁门关后的万千黎庶,守住了!剩下的路,看你的了!”风雪呼啸,仿佛卷着老将军无声的誓言,回荡在古老的雁门关隘,久久不息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九极界最靓的仔

像素布丁

我从四合院求长生

加醋丸子

赶山打猎攒物资,老婆带上两闺蜜

昼枕雾未尽

逆光谍影

北宋杨六郎

四合院之穿越52当猎人

阿斗不用人扶

破茧成凰前男友的追悔录

爱吃竹汁的段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