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个老学究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140章 屯兵对峙,宋朝的脊梁,一个老学究,海棠书屋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他站起身,走到帐门边,望向北岸那片沉寂的敌营,“完颜宗望在等,等一个他自以为能扭转颓势的机会,或是一场足以抵消我火器之利的大雪,或是我军粮秣不济,又或是……西路军能突破太原防线,迫我分兵。”

他顿了顿,语气转冷:“可惜,他等不到了。种老经略(种师道)坐镇太原,坚若磐石。河东义胜军这颗毒瘤已被拔除,边关稳固。至于粮秣……”

陈太初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暖意,“染墨、陈安他们带去的‘金山薯’(红薯)、‘玉蜀黍’(玉米),此刻应在河北、河东的军屯田里应该收割了吧?来年,便是我大军北进燕云、直捣黄龙的底气!”

帐内安静下来,只有炭火偶尔的噼啪声。

陈太初负手而立,思绪却飘得更远。

抄没主和派及童、蔡巨贪家产所得之天文数字,除部分赔偿汴梁百姓、充实国库内帑外,大半已秘密熔铸为军械银钱,支撑着这场倾国之战。

汴京银行的票号悄然通行于南北漕运线上,大大缓解了军资转运之难。

冗兵裁撤省下的巨额军费,正源源不断转化为新式军械和边军粮饷。

这一切,如同精密的齿轮,在他手中悄然咬合运转。

然而,最大的隐患仍在朝堂。

赵桓耳根子软的毛病并未根除,那些蛰伏的主和派、前童蔡余孽,如同阴影中的毒蛇,随时可能吐出致命的信子。

此番出征前,他虽已与李纲、赵鼎等主战重臣定下“稳朝堂、固边防”之策,更以雷霆手段震慑宵小,但汴京的风向,仍需时时警惕。

“报——!”又一名斥候疾驰入营,带来北岸最新动向:一支约千人的金军骑兵,试探性地靠近河岸,向宋军前沿哨所射了几轮箭,见宋军营寨纹丝不动,严阵以待的火枪手(燧发枪兵)已在矮墙后露出冰冷的枪口,只得悻悻然拨马退去,马蹄踏碎河岸薄冰,发出清脆又徒劳的碎裂声。

陈太初听完汇报,脸上毫无波澜,只淡淡吩咐:“传令前军,坚守壁垒,以静制动。

凡金虏斥候靠近一箭之地,火枪拒止。示敌以强,更要示敌以稳。”

完颜宗望在高坡上,看着那支无功而返的骑兵溅起泥泞退回本阵,脸色更加阴沉。

宋军营寨的沉默,比任何挑衅都更让他感到压力。

那是一种充满自信的、居高临下的沉默。

他能感觉到,在那片沉默的壁垒之后,那个名叫陈太初的男人,正像最老练的猎人,耐心地等待着他露出破绽,或是被这无形的压力逼得率先动手。

秋风更劲,卷起两岸的尘土和枯草,在拒马河上空形成一道浑浊的屏障。

两岸数十万大军,如同两尊蓄势待发的洪荒巨兽,隔着这条日渐冰封的河流,无声地对峙着。

空气凝固得仿佛能拧出水来,肃杀之气弥漫四野,连偶尔掠过的寒鸦都噤了声,只留下翅膀划过天际的孤影。

契机未至。

大战未启。

但这令人窒息的平静之下,汹涌的暗流已在冰层之下奔腾咆哮,只待那一声裂响,便要破冰而出,吞噬一切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九极界最靓的仔

像素布丁

我从四合院求长生

加醋丸子

赶山打猎攒物资,老婆带上两闺蜜

昼枕雾未尽

逆光谍影

北宋杨六郎

四合院之穿越52当猎人

阿斗不用人扶

破茧成凰前男友的追悔录

爱吃竹汁的段郎